ABOUT US
關于我們
ABOUT US
關于我們
公司介紹
Company Profile
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成都高新區“岷山行動”第一批揭榜項目,于2022年3月由成都高新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及領軍科學家團隊共同出資成立,系集產學研為一體、以產業孵化為核心的新型綜合研發機構(工商注冊實體:華西精創醫療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研究院通過深度挖掘臨床需求與應用場景,以"臨床需求-技術研發-成果驗證-產業應用"全鏈條協同為核心,開展醫療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產品研發方面,自主研發的多款全球領先產品陸續取證上市。主要包括:智能3D醫療超高速打印系統、智能中醫診療系統、雙平面X射線透視影像系統、心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超細柔性微創手術機器人、神經可視化脊柱微創手術導航系統、醫療級觸覺傳感與智能設備、康養具身智能機器人、康復助力機器人、醫用放射防護機器人、影像同質化系統等,有效彌補了國內在胸外科、骨科、神經外科、急診科、康復科以及放射檢驗科等產品上的空白,實現關鍵技術與國際一流水平同步。
平臺建設方面,研究院圍繞醫療機器人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已建立6個公共技術平臺和1個科普教育平臺,分別是機器感知與醫療穿戴平臺、有限元分析平臺、人機交互具身智能平臺、醫學人工智能平臺、機器人機電系統平臺、精密加工制造平臺,公共技術平臺為內部孵化項目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提供源動力,同時對外部相關產業鏈提供一流的技術支持和產品解決方案。醫學健康科普教育平臺則開展科普、研學、培訓教育工作,與其他公共平臺一同實現政府投資環境下研究院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研究院成立至今,已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四川省制造業重點中試平臺、成都市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成都高新區高層次“四派人才企業”、TEEC清華企業家協會會員單位等榮譽,建成獨具創新的集“醫教研產”為一體的智能醫療設備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正致力打造集項目孵化和公共技術平臺功能為一體的醫療器械概念驗證與中試平臺,引導產學研醫工結合與快速轉化,以滿足我國診療康復技術和醫療器械裝備產業發展戰略需求,推動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
核心管理層
Core talents
李康,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華西精創醫療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研究員、博導,四川省衛健委學術技術帶頭人。主要從事生物力學、人機交互和醫療機器人、骨肌影像分析和醫療器械創新等領域的研究。
顧力栩,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華西精創醫療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上海交通大學Med-X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于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工學博士學位,1999-2003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Robarts醫學科學研究所工作。2003-2009年回國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電信學院,2009年至今受聘于Med-X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用機器人工程與臨床應用分會常務委員;中國系統仿真學會醫療仿真專委會委員。擔任國際期刊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世界計算機輔助放射學和手術雜志--IJCARS》編輯委員會委員,以及國內核心期刊《計算機工程》、《中國醫療器械信息》編輯委員會委員,加拿大羅伯茲醫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世界計算機輔助放射學與手術學會(CARS)程序委員會委員,第27屆IEEE世界醫學工程年會程序委員會委員、社交委員會主席,多次擔任國際會議MIAR、ITAB、EMBC的程序委員會委員。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被SCI,EI檢索186篇次,以第一發明人申請并獲得了12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研發、863、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等科研項目。榮獲201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殊榮。
潘挺睿,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華西精創醫療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Fellow,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席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智能醫療器械研究中心主任,生物醫學傳感方向。頂級國際生物醫學工程核心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副主編,美國微納米技術應用大賽(uCAN)的共同主席,美國科學基金會(NSF)評審組專家,北京大學MEMS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華西醫學中心的客座教授。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終身正教授、加州大學微納創新實驗室(MiNI Lab)并擔任首席科學家、加州大學“宏偉”國際研究交流(GREAT)計劃并兼任主任教授。潘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已將世界上最先進的觸覺智能傳感技術—離電傳感技術(Iontronic Sensing)成功從實驗室轉化,并成為第四代柔性傳感的核心技術。以該項技術為核心創辦的高科技智能傳感企業TacSense(鈦深科技),現已發展成為全球觸覺傳感與智能的領軍企業。在高水平期刊和會議雜志上發表論文超過1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和Science子刊,Advanced Materials,Lab Chip和Biomaterials等高影響力雜志),并獲得了20余項國際專利授權。榮獲美國科學基金會(NSF)、杰出青年獎(CAREER)、科技前沿創新獎(EFRI),施樂(Xerox)基金會獎、全球消費電子(CES)創新獎、加州大學杰出貢獻獎、杰出青年教授獎、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合作基金、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等諸多重要獎項。
孫淼,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西精創醫療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電子信息專業博士。有多年央企和省屬企業管理崗經驗。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執行和管理過多個醫療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轉化項目,并主持了多個國家縱向項目、國企大型橫向項目以及產業工程項目,擁有多次創業經歷。主要負責研究院日常經營管理、孵化項目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拓展以及投融資建設。
李祥云,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大數據中心數據科學家,主要從事醫療機器人,智能設計/制造。以第一及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2篇,如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等機器人學領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軟著3項,公開發明專利5項。近三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2項。
王國泰,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倫敦大學學院博士,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四川省“千人計劃”。主要從事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基于醫學圖像計算的智能診斷與輔助治療等。以第一及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40余篇,包括在人工智能及醫學圖像領域的頂級期刊、會議論文30余篇, 如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TPAMI, 影響因子24.314)、Medical Image Analysis (影響因子13.828)、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TMI, 影響因子11.037)、NeuroImage (影響因子7.4)等。谷歌學術引用量4500余次,6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
勞琪成,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北京郵電大學特聘研究員,華西醫院-商湯科技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lgorithms (MILA)博士后,分別在復旦大學、McGill University和Concordia University取得醫學學士、實驗醫學碩士、計算機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及其在醫學上的應用。相關研究工作在中國計算機協會CCF推薦的多個人工智能頂級會議/期刊發表,包括ICCV, BMVC, ICML, AAAI,IEEE TNNLS,Pattern Recognition,IEEE TKDE等,以及MICCAI,BIBM,Medical Image Analysis等醫學+AI會議/期刊。
陳鵬,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博士,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曾在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測量與控制系統研究所(MRT)開展博士后研究,2021年受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訪問學者獎學金資助擔任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人機交互、腦機接口、虛擬現實和三維檢測等方向的研究和系統開發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發表研究論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及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有10余篇被SCI及EI檢索。
陸奇,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博士,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助理教授,四川省天府峨眉計劃青年人才,四川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近三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從事運動控制、物理人機交互等方向的研究。在任教期間,指導學生立項兩項國家級大創項目,一項校級優秀畢業設計。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EI論文10余篇,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等多個國際知名期刊審稿人,2020 ASME Dynamic Systems and Control Conference小組會議副主席。
張勁,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項目總監,四川大學醫學信息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于1999年獲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科學位,2009年獲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博士學位,自2003年一直從事與醫學圖像處理相關的各種科研、教學、設計、開發與管理工作,在國際期刊和會議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SCI和EI檢索國際期刊13篇,國際專利兩項,獲得四川省千人計劃創新創業團隊及成都市蓉漂計劃創新創業團隊等。作為主要參加人員或技術負責人,承擔過新加坡科研與技術攻關課題多項,在中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863課題子項目1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項目1項,四川省科技廳項目2項,四川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1項,及若干橫向項目等。
吳文韜,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項目總監,博士,連續創業者。中美聯合國家公派哈佛醫學院神經外科及神經影像學博士,原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及放射科醫生,原華西醫院高級影像處理中心主任。世界華人醫師協會智慧醫療分委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醫療人工智能分會委員,曾任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學裝備信息交互與集成分會(IHE中國)委員,曾任百洋智能科技常務副總裁,神州醫療影像副總裁,恒瑞醫療醫朵云科技CTO。參與哈佛醫學院BWH醫院AMIGO項目研發及測試。擅長醫療產品設計和AI手術輔助系統的應用性研究及產學研轉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承擔科技部重大專項子課題2項,省級重大專項課題基金2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其中SCI論文5篇,編寫世界衛生組織(WHO)專著中國分冊1本,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及人民軍醫出版社醫學教材6本。
王賢帝,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項目總監,醫學博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講師。碩士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方向為腰椎退變性疾病的微創治療。博士在讀期間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到美國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Keck Medical School進行為期1年的聯合培養。一直以來致力于以醫工結合為基礎,為脊柱微創手術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帶領學生參加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神經可視化脊柱微創手術導航系統榮獲全國金獎,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同志親切接見。自主研發的脊柱微創手術培訓設備已投入臨床教學使用,并與北京協和醫院聯合開展定期培訓課程。2020年作為主要完成人以《腰椎間盤突出癥微創治療體系的建立與應用推廣項目》獲得2020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海峽兩岸脊柱內鏡手術大賽總決賽冠軍。共發表SCI論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參編專著2部。主持四川省科技廳課題1項,參與衛生部課題1項,四川省衛生廳重大專項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
張泰略,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項目總監
四川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
前騰訊云 PaaS 應用大數據工程師
豐富的嵌入式,腦 - 肌電融合控制,云服務等大型項目經歷
2020 年加入騰訊 CSIG 云與智慧產業群云平臺質量中心
負責 CFS/CLS/WeData/CDW 等存儲與大數據能效提升與質量管理工作
專注于各類云原生服務的性能、壓力、自動化測試
騰訊云 WeData 大數據中臺 DevOps 負責人
曾獲20 年度騰訊學院認證“優秀班長”,21 年度騰訊云云平質量中心“組織貢獻標兵”
榮譽資質
Honors & qualifications
發展戰略
DEVELOPENT STRATEGY
戰略目標:創建全國領先醫學機器人行業集群
